您当前位置: beat365官方网站  其他栏目  专题

专题

杏坛故事(第十五期)| 周建荣:专业培养底气,大爱铸就师魂

发布日期: 2024-01-08 13:41:26

【壹】人物介绍

周建荣生活照

周建荣,1985年6月毕业于湖州师范,先后从教于6所农村学校,现为平湖市全塘中心小学教师,同时兼任平湖市名师名校长工作室总领衔人,曾荣获浙江省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第七批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省中小学教师高级访问学者、浙派名师实践类导师、浙江省科研工作监察员等众多荣誉,发表论文120余篇,出版专著3部、地方教材3本,主持省级课题4项,参与省级课题研究20余项。

周建荣日常学习照

【周建荣省优秀共产党员证书

【贰】杏坛结缘

中考佳绩入湖师 母校良师育初心

20世纪80年代初期,那是改革开放、百废俱兴的起步阶段,在教育方面国家急需培养优秀的人才将知识播撒在农村广袤的大地上。1982年9月,周建荣以全区新生第1名的优异成绩通过初中升学考试踏上了教书育人的征途。

老师们强大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让周建荣在湖州师范的三年学习受益匪浅。“现在在培养师范生时常常强调核心素养的落地,而那时老师们就已经向我们强调要落实‘三笔一话’的核心素养了,在这方面湖州师范的教学眼界领先了四十多年。”正如周建荣所说,伟大的教育总是走在最前沿。那时湖州师范对周建荣的教导和培养,让他在未来拥有了更高的教学水平的同时,也塑造了他用“爱”教学的教育理念:做有爱心、有激情、有思想的老师,“湖州师范的老师在学生实习期间也时刻陪伴着,十分注重学生的实践应用和经验积累。”周建荣想这应当就是老师们对学生的爱吧。回忆往昔,让他最念念不忘的不是老师们在专业上对他的指导和培养,而是在学业上、生活上的陪伴,老师就如同父母一般陪伴着、关注着学生。我们都知道“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一言,而当时的湖州师范为了让学生们养成强健的身体,培养自律的习惯,总会安排老师每天带领着周建荣和他的同学们沿着学校的道路进行晨跑。如朝阳一般的青春少年,汗珠从额头滚滚落下,迈着脚步,迎着阳光,一步一步踏在被照亮的路上。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细节往往是最令人难以忘怀的,那时食堂中饭的费用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然而对于许多年轻、饭量大的男生来说,这顿饭却又无法满足自己的胃口,周建荣回忆着缓缓道来:“老师特别关心我们,在困难的时候经常会给予我们一些帮助。”回忆起在母校学习的时光,周建荣脸上除了对恩师们的感恩与怀念,还有着对自己专业的自信与骄傲。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周建荣认为学习力的培养是在校学习的三年里十分重要的一点。老师们对于自己的专业素养的培养自然是尽心尽力,但面对那么多学生,也无法面面俱到,于是自学就显得尤为重要。除了完成日常的课程、作业和基本功的练习,多数同学都在寻找书籍来充实自己,贮备知识。周建荣也不例外,一有时间就会进行阅读,用知识来填补自己的空缺。正是三年湖州师范学习力的培养,使他在未来的教学生涯中能不断提升自我,有着向着更高的水平发展的精神追求,也让他对待教育教学有了更深刻的思考。青春的岁月总是既有汗水又有泪水的,他有过拼命挥洒汗水的时刻,也有过泪目的时刻。周建荣凭借着自身的勤奋与努力获得了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他说:“我母亲不识字,不认识单独的周、建、荣,但这三个字连在一起的名字她认识,她来学校看望我时,面对宣传橱窗荣誉榜上多次出现自己儿子的名字,满脸疑惑,但听边上人说这是荣誉榜的含义时,脸上显现出了无尽的欣慰和自豪。”他现在回忆起当时母亲的笑脸和场景,眼中也是饱含着笑意的,仿佛那段令他骄傲的时光仍在眼前。“尽管那时我们的父母并不识字,也没有受过高质量的教育,但都是十分期待自己的孩子能学有所成的。”他想这便是父母对孩子的拳拳爱子之心最好的体现吧。如今,他从教三十余年,业绩突出,不仅达成了自己父母的期待,更教导了莘莘学子,培养出众多教坛的新芽,也完成了他们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将教育的春雨撒播在江南的沃土上,不断地滋润这一片地方,做到了教育的传递。

【周建荣教师资格证书

湖州师范821班毕业生合影

湖州师范821班30周年同学会合影

【叁】桃李芬芳

执教数年气自若 育人所得了于心

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湖州师范三年,周建荣满载知识而归,回乡开启了他的教师生涯。在1985年毕业后,他来到了重兆乡的乡村小学云南完小任职语文老师和班主任,同时还在张村小学兼教音乐。

“宠辱不惊,胜似闲庭信步”这句话恰合具备专业自信的周建荣老师。1986年8月转到重兆乡中心小学任教,任教数学、科学、体育、美术等众多学科,协助教导处工作,锤炼了教育教学的各项能力。1994年7月调入镇西小学,第二年转到到双林镇庆同小学,在小学一二年级体育锻炼标准、小学数学竞赛等方面展开研究,取得突破性的成绩,和体育组合作的一二年级体育锻炼标准的论文被推荐到当时的国家教委和国家体育总局,数学竞赛取得的成绩足以让许多数学教师敬佩。1999年8月,他调入南浔实验小学,那时他正在申报特级教师,湖州市特级教师评审委员会的专家在1999年12月25日来考察他上的体育课。寒风飒飒是室内都难以抵挡的冷,更别说是在户外开展的体育课了。然而,他面对这样的困难,没有退缩,也没有失误,照常出色地完成了这一堂条件恶劣的考察课,最终“瓜熟蒂落”,顺利评上特级教师。在采访中周建荣提及此事时,脸上浮现出从容不迫的笑容,相信在面对恶劣天气坚持上好体育课的时候,在评选特级教师结果出来的时候,他也是这样的从容、不迫。这源于他对自身能力的自信,以及对自身专业素养的高度认可。内心有想法,工作有信心,更拥有向上看,向上奋进,向上发展的动力和学习力,才造就了周建荣这样的专业自信,也帮助他在这条教育之路上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周建荣自身十分重视对师范生实习的培养,也在一年年的观察下发现了指导教师对实习师范生的重要性,提倡指导老师一对一指导师范生进行实习。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源于他自身的实习经历,1983年春天,他到爱山小学实习时学习到了一位特级教师邵起凤的优秀事迹,深受鼓舞,种下了梦想的种子;在爱山小学、湖师附小、双林庆同小学实习期间,众多指导教师时常为他解读教材教法,分析教学内容,指导重难点,这样手把手的教导让他受益匪浅。在实习途中他也时常观察指导教师对待学生的友善态度,邵起凤等优秀教师的言行举止慢慢地为他埋下了一颗在“2000年要成为特级教师”的种子,并在今后的日日夜夜中生根发芽并逐渐壮硕。

在39年的教学生涯中,周建荣感受了很多,也积累了很多,其中体会最深的一点就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不能离开爱”。一个好的老师需要有爱,要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成一行。想做一个受学生爱戴的、优秀的人民教师并不简单,仅通过一时的努力是难以达成的,他需要的是不断地付出,不断地累积,做好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启蒙师,担起教育的责任。仅2023年的上半年,周建荣在实践中总结、摸索,就发表了十余篇文章。在《区域名师“成长联盟”群体生长范式实践》中,他阐述了培养教学名师,实现团队成长的方法。此外,他深受范仲淹捐出宅第以兴苏学、胡瑗客居湖州兴办湖学结庐而教的影响,在《奉献一片红心,学做大国良师》中提倡教师要做能面向新时代学做“守住红色根脉”的大国良师。在实践的积累中他对师范生的实习也发散出了一些自己的见地,总结合提炼了浙江省教师发展学校的“平湖样板”,为发展学校教师教育联盟提供了依据。

周建荣省特级教师证书

济助灾情显大爱 心怀教育望未来

在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周建荣所在实验小学接待了两位来自四川绵阳的学生。这两位学生的父亲正奋斗在绵阳前线,而他们的家园则是在汶川地震中被毁坏。汶川地震给人类带来的伤痛是巨大的,它既有有形的伤害,又有无情的伤害,因此,当他收到有关于这两位学生的消息时,立马提出了要接纳灾区学生的建议,学校在免除了吃饭等费用以外,还向学生提供了书包、书本等学习的必需用品,创设了最优秀、和谐的学习环境。周建荣自身对于两位学生也可算是格外的关注,担心口头上的慰问难以抵达内心的深处,便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常常向两位学生施以援手,积极帮扶。学习上,他时常关心他们是否能适应老师的教学方式、跟上班级的上课进度;生活中,他总是询问他们是否能习惯这里的气候、饮食;在人际交往方面,还会关心两位学生是否能融入集体,与同学是否能相处融洽。可以说自从这两位学生来到了实验小学,周建荣便在兼顾好自己工作的同时,自发给予这两个孩子关怀,希望灾难不要带给他们过多的伤痛影响他们健康的成长。而为了倡导大家来多多关心灾区儿童的情况,他在接受湖州电视台采访时说到:“灾区的孩子就是我们的孩子,我们会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来自灾区的孩子。”意外的是这次采访被新闻联播播放,是向全国人民展现了他作为一名教师,本能地对于每一位孩子都关爱、在乎,关心每一位孩子的健康成长。同在2008年下半年,他从实验小学调到浔溪小学从教,并担任校长。一幢简陋、极具年龄味的教学楼就这么孤零零地矗立在那里,教学环境相较于实验小学恶劣不少,因此在踏进浔溪小学的第一刹那,一个宏伟的想法就在他脑海中浮现出来了。“我想把学校改造起来,想建造一所能屹立百年的学校。”他就是这样对有关部门说的。后来在几经波折、机缘巧合下,这所学校改造、改名,也就是现在的湖州师范学院南浔附小。周建荣为朝着自己初出茅庐时的想法迈进,可以说是在这所学校的铸造发展倾注了数不清的心血,这所学校的建成他功不可没。“尽管我离开南浔来到平湖工作已经过去多年了,但因为在南浔启动建设这所学校时花费了不少的心血,我对南浔还是有数不清的留恋的。”而湖州师范学院南浔附小的建造如今已经能满足当地对于教学的需要了,而且已经是当地名校了,也让更多的学生接受到了更好的教育,他对此表示十分的欣慰。

周建荣与学生合影

回归教育师范性 学做人民好教师

周建荣突出强调了“师范性”在如今师范教育中的重要性,并且把这作为自己能走向成功的原因。他坦言,师范教育是一个应用型学科,只有将在师范学校里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课堂教学实际结合起来运用才算是真正地掌握了教师这一职业的精髓。湖州师范的普师教育培养了他的学习力、创造力,在进一步的实践中发展了教学力、研究力,最终完成了对学生和教师领导力的培养重塑。他严肃地说:“把握师范性首先需要做到紧抓立德树人的观念,其次是师范生要加强应用技能,比如“三笔一话”,与此同时还要不放下学术性教育。学术性教育是师范生进行实践的理论依据,师范生应当以内在的经验知识为基础,将立德树人用行动来践行。”2022年9月6日,嘉兴日报采访了周建荣,他对记者说的一句话,成为了此次采访的标题“我是一名人民教师,就该到最需要的地方去”。而就在采访刊登的两天之后,也就是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师大的学生的回信中叙述到“时刻准备到祖国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中去”。这前后的呼应印证了他高超的思想境界,以及他对于教育理解之深刻,也使得这篇采访稿被人民网、搜狐网等多家知名媒体网站转载,也许这便是师范之魂吧!

【肆】殷殷寄语

常存律己之念·广育教界英才

周建荣老师寄语

随着国家的发展,教育的进步,在传统师范与新师范的矛盾中,我们需要不断成就自我,进行改革创新。首先,我认为师范大学生需要树立人生目标,尽早进行教育生涯规划,让目标能够引领学生进步、自强。其次,教师、学校需要完善课程体系,同时把握学术性与应用性,将两者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在掌握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研究人与人交流的基本功和内在规律。最后,希望学校重视师范生实习,一段良好的实习经历对师范生能力的提升将会有着巨大的帮助。

最后我希望湖州师范学院能加强对师范生基本功为核心的素养培养,希望学生能不辜负青春的时光,练好“三笔一话”,助推未来的教师生涯,也希望同学们之间能形成团队,营造适合学习的校园氛围,形成学习力、研究力,发展创造力,成为具有教育家精神的人民教师。

总策划丨沈江龙

总监制丨沈卫

监制丨季永亮

顾问丨程愚、董建雄、俞学雷、秦晓帆

文字丨余晓诺、姚天予、李依佳

图片丨沈露、周建荣

采访 | 余晓诺、梅卓成、蔡伊杨

编辑丨徐悦佳、吕诗语

统筹丨张琳、金燕琪、严嘉怡

审核 | 季永亮